11月27日,一场聚焦能源领域前沿话题的盛会——“绿电消费与电碳耦合:新业态新技术驱动供应链绿色转型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是中国能源研究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清洁能源链成就系列专题会之一,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承办。来自国家能源局领导、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的国内外七十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超过五万人线上收看了本次会议。
随着新业态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深入应用,绿色电力必将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主流趋势,而电碳耦合也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本专题会旨在探讨绿电消费与电碳耦合在驱动供应链绿色转型方面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路径,为能源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刘世宇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世宇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新能源。“在这个大背景下,绿电消费和电碳耦合作为促进供应链绿色转型的关键策略之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使电力环节传统的发、输、配、储、用各环节更加智能和高效。与此同时,区块链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为碳市场、碳足迹管理提供了更新颖的解决方案。在绿电消费、电碳耦合的协同联动下,我们相信将为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注入前进的动力。”
陈涛 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主任
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主任陈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6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5%,绿色能源快速发展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我国绿证全覆盖新政实施,绿证成为中国唯一被认可的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证明。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建立绿证制度,绿证在中国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我国绿证制度基本完善,以绿证引领绿色电力消费,助力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满足产品碳足迹要求,可以说恰逢其时。
崔广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综合处副处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综合处副处长崔广胜在《绿色电力证书政策介绍》主旨报告中表示,绿证的下一步工作开展,一是培育绿证市场,服务企业绿证绿电需求,落实《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做好市场监管;二是推动电碳衔接,建立绿证纳入碳排放核算具体办法,明确绿证绿电在产品碳足迹核算中的一般适用范围和认定方法,指导相关项目做好绿证和CCER具体衔接;三是在国际上推动RE100加快对中国绿证进行重新评估,并在政府间对话中将绿证交流合作作为重要议题。
张巧玲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总法律顾问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总法律顾问张巧玲在《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实践与思考》主旨报告中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涉及政策、市场主体、市场机制等,实现电能量价值、安全价值和绿色价值三类市场协同;二是完善绿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环境权益多维转化形式,推动电碳衔接,以绿证为基础,支撑高时空精度的碳核算。通过扩大绿电供应和消费需求,让企业选择更经济的方式进行碳管控,通过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建立绿色消费的标识体系,真正让购买消费绿电的用户可以在经济上、品牌上、社会价值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市场才能持久,发展才能持续。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还就《电碳协同构建交易型虚拟电厂:迈向移动能源网新征程》、《关于》《费认定与认证制度创新的思考》也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万帮能源代表分享了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实践案例。企业正在推动充电网、智能微网以及虚拟电厂运营网“三网合一”的平台战略,希望通过构建交易型虚拟电厂推动移动能源网的建设;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市场二处处长宋崇明则提出科学规范地建立绿电消费认证制度。应基于我国的国情建立基于绿证的绿电消费认证制度,巩固绿证作为绿电消费认证唯一证明的地位,确保环境属性的唯一性,与核销机制衔接,与国际衔接,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确保认证结果的权威性,注重数据管理和绿电消费溯源,简化认证流程。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环节,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与来自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TÜV 北德中国、英特宜家及宁德时代六家清洁能源供应链领军企业代表围绕“供应链视角下的绿电消费与国际互认”这一核心主题进行讨论,汇集在不同行业背景和国际合作情境下在绿色采购、推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以及参与绿电消费国际互认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实践案例,让大家对绿电绿证、国际互认、电碳耦合方面有了更深认识。
专题会上,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中能建数科集团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链科技有限公司、长园飞轮物联网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联丰智创(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二家企业分享了其在绿电消费、虚拟电厂建设、电碳耦合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绿色电力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